日前,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于依法科學精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了辦公場所、商場超市、公交出租車、中小學校等多個場所共15份防控技術方案?,F轉載如下:
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
一、工作前的準備
(一)保障防護物資配備。準備口罩、消毒劑、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劑、體溫計等防控物資。強化人員培訓。安排專人進行消毒操作規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訓,提升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二)在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入口處要提醒人員,必要時佩戴口罩。在醒目位置張貼健康提示,利用各種顯示屏宣傳新冠肺炎及其他傳染病防控知識。
(三)可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過的口罩,并注意及時清理。
(四)預防性消毒。日常以通風換氣和清潔衛生為主,同時對接觸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進行預防性消毒。必要時對地面、墻壁等進行預防性消毒。
(五)對員工進行健康監測。實行每日健康監測制度,建立體溫監測登記本。外地返回工作人員需進行登記,并按屬地管理原則進行管理。每天上班前應當對員工進行體溫測量。
(六)健康教育。對復工人員發放宣傳手冊,在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人流量大的地方張貼衛生防護海報,播放宣傳視頻,以及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定向推送防護知識資料。
二、場所內的衛生要求
(一)通風換氣。
- 優先打開窗戶,采用自然通風。有條件的可以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
- 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時,應當保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運轉正常。應關閉回風,使用全新風運行,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風量。
- 應當保證廂式電梯的排氣扇、地下車庫通風系統運轉正常。
(二)空調運行。
- 采用全新風方式運行并關閉空調加濕功能,確保新風直接取自室外、進風口清潔、出風口通暢。
- 定期對空調進風口、出風口消毒采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加強對風機盤管的凝結水盤、冷卻水的清潔消毒;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消毒按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范》進行。
(三)垃圾收集處理。
- 分類收集,及時清運。普通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口罩等防護用品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垃圾筒及垃圾點周圍無散落,垃圾存放點各類垃圾及時清運,垃圾無超時超量堆放。
- 清潔消毒。垃圾轉運車和垃圾筒保持清潔,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或擦拭消毒;垃圾點墻壁、地面應保持清潔,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
(四)自動扶梯、廂式電梯。
- 建議盡量避免乘坐廂式電梯,乘坐時應當佩戴口罩。
- 廂式電梯的地面、側壁應當保持清潔,每日消毒2次。
- 電梯按鈕、自動扶梯扶手等經常接觸部位每日消毒應當不少于3次。
(五)地下車庫。
地下車庫的地面應當保持清潔。停車取卡按鍵等人員經常接觸部位每日消毒應當不少于3次。
(六)會議室、辦公室、多功能廳。
- 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建議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
- 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交談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
- 減少開會頻次和會議時長,會議期間溫度適宜時應當開窗或開門。建議采用網絡視頻會議等方式。
(七)餐廳餐飲場所(區域)、食堂和茶水間。
- 保持空氣流通,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
- 采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鼓勵打包和外賣,避免人員密集和聚餐活動。
- 餐廳每日消毒1次。
(八)衛生間。
- 加強空氣流通。確保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離效果。
- 每日隨時進行衛生清潔,保持地面、墻壁清潔,洗手池無污垢,便池無糞便污物積累。
- 物品表面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對公共臺面、洗手池、門把手和衛生潔具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30分鐘后用清水擦拭干凈。
三、疫情應對
(一)設置應急區域??稍谵k公場所或公共場所內設立應急區域;當出現疑似癥狀人員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相關規定處理。
(二)加強健康監測。員工在崗期間注意自身健康狀況監測,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做好自我管理。經營單位應當合理安排員工輪休。
(三)出現疑似病例應對。當員工出現發熱、乏力、干咳等可疑癥狀時,要及時安排就近就醫,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其工作活動場所及使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經營場所須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密切接觸者開展排查,實施隔離觀察。
工業企業和建筑施工企業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
為指導工業企業和建筑施工企業落實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求,做到穩步有序復工復產,根據《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加強疫情防控組織領導
- 成立疫情防控機構。企業主要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要成立疫情防控組織機構,建立內部疫情防控體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確疫情防控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
- 落實疫情防控責任。企業要將防控責任落實到部門、班組、崗位和個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資儲備、生活保障、治安保衛等工作。配備專人負責體溫檢測、通風消毒、個人防護用品發放、宣傳教育等工作,指定專人負責本單位疫情防控情況的收集和報送工作。
二、加強員工管理和健康監測
- 有序組織員工返崗。提前調度掌握返崗員工健康情況,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員工,合理組織分批次返崗。對返崗員工能夠集中運送的,鼓勵采取專車或包車等方式運送并做好防護。
- 嚴格返崗員工管理。建立員工健康臺賬,按照當地要求進行報備和分區分類進行健康管理。設立可疑癥狀報告電話,員工出現可疑癥狀時,要及時向本單位如實報告。
- 做好日常體溫檢測。每天在員工上下班時進行體溫檢測,并做好記錄。指定專人每天匯總員工健康狀況,向當地疾控部門報告,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并采取相應防控措施。
三、工作場所疫情防控和管理
(一)礦山企業。
- 廠區出入口登記與管理。對進出廠區的員工進行體溫檢測,發現體溫異常人員立即將其轉移至臨時隔離區域,并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置。加強外來人員登記與管理,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外來人員進入;確需進入廠區的,需詢問單位、健康狀況、接觸疫情發生地區人員等情況,體溫檢測符合要求并佩戴口罩,方可入廠。
- 井工礦防控管理。按照采礦、掘進等不同工序作業特點,采取錯時上下班制,合理分流,有效避免人員集中出入井。
分時段、分批次乘坐罐籠、人車、架空乘人裝置(猴車)和無軌膠輪車等運輸工具,罐籠、人車和無軌膠輪車設定乘坐人數上限并分散乘坐,架空乘人裝置(猴車)加大間距。
縮短班前會時間,會議室保證通風良好,參會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增大座位間隔。
采礦過程中如打眼、支護、瓦斯抽采等作業應當避免人員聚集,工作面回風側應當盡量減少作業人員數量和工作時間。
合理組織安排班中餐,確保分時段、分區域、分批次就餐。
在安全允許的條件下,使用有效的消毒劑(禁止使用酒精)每天定時對主要通風機、局部通風機、巷道路面、硐室和運輸工具進行消毒處理。
井下作業前應當對頻繁接觸的設備設施和勞動工具等進行消毒。出井口設置洗手池,配備必要的洗消用品。人員出井交還的礦燈、自救器、人員定位卡等應當消毒后再歸還。
更衣洗澡分時段、分批次進行,應當使用淋浴,洗澡時增加與其他人距離,洗澡更衣后盡快離開。
- 露天礦防控管理。穿孔、裝載、運輸作業優先使用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帶空調駕駛室的設備,司機換崗時應當對駕駛室進行消毒處理。車輛進出時,門衛室值班員和司機應當避免不必要的接觸。
- 其他礦山開采防控管理。針對有多人操作的設備,應當定時對操作按鈕、把手等人員接觸頻次高的物體或部件表面進行消毒,允許佩戴手套操作的崗位,員工盡量佩戴手套進行操作。
(二)制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企業。
- 廠區出入口登記與管理。對進出廠區的員工進行體溫檢測,發現體溫異常人員立即將其轉移至臨時隔離區域,并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置。加強外來人員登記與管理,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外來人員進入;確需進入廠區的,需詢問單位、健康狀況、接觸疫情發生地區人員等情況,體溫檢測符合要求并佩戴口罩,方可入廠。
- 工作場所清潔和消毒。保持工作環境整潔衛生,定期消毒。做好工作場所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應當對操作按鈕、把手等人員接觸頻次高的物體或部件表面定時消毒。操作崗位允許佩戴手套的,員工盡量佩戴手套進行操作。
- 工作場所通風換氣。工作場所應當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工藝允許的情況下首選自然通風,在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輔以機械通風。采用機械通風的廠房,應當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人均新風量應當≥30m3/h。使用中央空調通風時,要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指南》對空調系統進行管理,定期對空調系統進行清洗,對空調回風口過濾網進行消毒。采用全新風模式時關閉回風系統。
(三)建筑施工企業。
- 實施封閉式管理。對建筑施工項目嚴格實施全封閉式管理,實行進出場登記和體溫檢測,24小時設崗。生活區遠離工地的工程項目,鼓勵專車接送員工。
- 減少人員聚集??刂苹顒訂卧藬?,分散開展班前教育、技術交底等活動。優化工序銜接,控制施工現場不同作業隊伍人員流動,減少人員聚集。
- 優化施工工藝。應當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施工設備、試驗器具等應當由專人使用,原則上“一人一機”,輪流使用的,要做好消毒處理。
四、公共區域疫情防控和管理
- 會議管理??刂茣h頻次和規模,盡量縮短會議時間。提倡采用視頻、電話等線上會議。必須集中召開的會議,參會人員需做好個人防護。
- 就餐管理。員工食堂應當設置洗手設施和配備消毒用品,供就餐人員洗手消毒。做好炊具餐具消毒工作,不具備消毒條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采取分餐、錯峰用餐等措施,減少人員聚集,用餐時避免面對面就坐,不與他人交談。
- 宿舍管理。員工宿舍應當嚴控入住人數,設置可開啟窗戶,定時通風,對通風不暢的宿舍應當安裝排風扇等機械通風設備。盥洗室配設洗手池和消毒用品,定時清潔。
- 清潔消毒。安排專人對辦公區域、會議場所、生活設施及其他人員活動場所和相關物品定時消毒,電梯按鈕、門把手等頻繁接觸部位應當適當增加消毒次數。
- 做好醫務服務。設立醫務室的企業要調配必要的藥物和防護物資,配合疾控部門規范開展隔離觀察和追蹤管理。未設立醫務室的企業要與就近醫療機構建立聯系,確保員工及時得到救治或醫療服務。關心關愛員工心理健康,及時疏解員工心理壓力。
- 垃圾收集處理。在公共區域設置口罩專用回收箱,加強垃圾箱清潔,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并清運。
五、指導員工做好個人防護
- 強化宣傳教育。企業應當對員工進行疫情防控教育,讓員工掌握正確佩戴口罩、清潔消毒等防護知識,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在廠區和生活區顯著位置張貼衛生防疫宣傳海報掛圖等宣傳品。
- 加強個人防護。員工在進入廠區或施工現場后應當全程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接觸粉塵的工作場所應當優先選用KN95/N95及以上可更換濾棉式半面罩、全面罩,定期消毒,更換濾芯,使用過程中應當有效防止因噴霧、水幕、濕式作業淋濕濾芯而降低防護性能。接觸化學毒物的勞動者,除配備與職業病危害因素相適應的防毒面具(含濾毒盒)外,還應當根據工作場所人員情況,選配具有防顆粒功能的濾棉。在宿舍、食堂、澡堂、地面值班室、辦公室、休息室等區域可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
-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加強手部衛生,尤其是在佩戴和摘除口罩/面具、更換濾棉后,應當及時洗手?,F場沒有洗手設施時,可使用免洗消毒用品進行消毒。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紙巾、手絹、衣袖等遮擋,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規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 加強班后活動管理。休息期間,員工要減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不得聚集聊天、打牌等,降低聚集感染風險。
六、做好異常情況處置與報告
- 設立隔離觀察區域。當員工出現可疑癥狀時,應當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并報告當地疾控部門,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及時安排員工就近就醫。
- 封閉相關區域并進行消毒。發現可疑癥狀員工后,立即隔離其工作崗位和宿舍,并根據醫學觀察情況進一步封閉其所在工作場所以及員工宿舍等生活場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同時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其活動場所及使用物品進行消毒。配合有關方面做好密切接觸者防控措施。
- 做好發現病例后的應對處置。企業一旦發現病例,要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措施,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疫點消毒等工作。根據疫情嚴重程度,暫時關閉工作場所,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再恢復生產。
人員健康管理技術方案
一、健康風險判定標準
根據居民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狀況、病例密切接觸史等判斷其傳播疾病風險,將居民劃分為三類:
(一)高風險人員。來自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和高風險地區的人員;確診病人;疑似病人;正在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正在實施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其他需要納入高風險人員管理的人員。
(二)中風險人員。來自疫情中風險地區的人員;有發熱、干咳、氣促、呼吸道癥狀的人員;實施居家觀察未滿14天的治愈出院確診病人;解除醫學隔離未滿14天的無癥狀感染者;其他需要納入中風險人員管理的人員。
(三)低風險人員。來自疫情低風險地區的人員;高風險、中風險人員以外的人員。
二、管理措施
(一)高風險人員。來自疫情特別嚴重的湖北省的人員應當自到達目的地開始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
來自其他高風險地區的人員應當自到達目的地開始實行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
確診病人、疑似病人應當在具備有效隔離條件和防護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至符合出院標準。
無癥狀感染者應當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原則上連續兩次標本核酸檢測陰性(采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后可解除隔離。
密切接觸者應當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采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為與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末次接觸后14天。
相關機構和社區負責對高風險人員進行嚴格管控。
(二)中風險人員。來自疫情中風險地區的人員應當自到達目的地開始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
治愈出院的確診病人、解除集中隔離的無癥狀感染者應當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
中風險人員應當嚴格落實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要求,自覺接受社區管理。
(三)低風險人員。體溫檢測正??沙鲂泻蛷凸?。
三、健康認證申領
居民可通過申領個人健康碼、健康通行卡等健康認證滿足出行和復工需要。
(一)個人健康碼申領。已建立個人健康碼管理平臺的地區,居民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個人健康碼申領,系統自動按照健康風險高低審核生成紅、黃、綠等三色“健康碼”。
孤寡老人、遠郊農村人員等沒有條件通過網絡平臺申領的人員,可由社區人員負責代為申領并生成紙質“健康碼”(有效期14天)。
(二)健康通行卡申領。不具備條件建立個人信息碼管理平臺的地區,居民自行填寫個人健康申報表(各地根據實際自行設計申報表樣式),符合低風險人員條件的,經社區(村)審核通過,發放加蓋社區(村)公章的健康通行卡(有效期14天)。